在当今国际局势下共赢优配,欧洲接纳俄罗斯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俄罗斯只能将发展目光转向东方。这一选择虽充满无奈,却也是俄罗斯不得不默默承受的现实。倘若俄罗斯不能打开发展格局,未来很可能会陷入持续衰败的困境。
俄乌冲突至今仍在持续,对俄罗斯而言,向东发展并加强与中国的合作已迫在眉睫。若不如此,大量天然气将无法销售,只能被白白烧掉。
“西伯利亚力量2号”项目应加快推进,让天然气从西西伯利亚一路输送至黑龙江,为中国东北的工厂、调峰电站、化工企业以及城市燃气供应提供稳定支持。同时,1号管道的年输气量要努力提升至440亿立方米,远东天然气管道的运量也需增加到120亿立方米。中俄蒙三国近期正式签署的“西伯利亚力量2号”天然气管道项目,实现了多方共赢的合作格局。该管道全长约2600公里,建成后俄罗斯每年将经蒙古国向中国输送500亿立方米的天然气,协议期限为30年。在融资和建设方面,管道造价主要由俄罗斯承担,中方则提供财务保障,工程中计划大规模采用中国制造的X80、X90高钢级管材及压缩机组,俄方则提供北极低温钢与数字化控制系统。在天然气定价方面,俄方承诺对华供气价格“显著低于欧洲市场”,预计约为每千立方米270美元,相较于欧洲市场400–500美元的价格,为中国带来更经济的能源进口选择。蒙古国作为过境国,每年可获得约10亿美元的过境费,约占其GDP的3%,同时还将创造数万个就业岗位,并带动本国基础设施升级。该项目不仅强化了区域能源安全,还有效促进了中俄蒙经济走廊的发展,三国同意将经济走廊规划延长至2031年,进一步推动跨境铁路、电网等互联互通项目。这一合作凸显了三国在能源、经济与地缘战略上的高度互补性,蒙古国凭借其地理位置优势,在区域合作中获得了显著收益,而中俄则进一步巩固了战略协作与能源贸易关系,形成了互惠互利的区域合作新模式。
阿穆尔州州长已公开表示,要将布拉戈维申斯克打造成面向中国和亚洲的商务合作中心。
同江—下列宁斯阔耶铁路大桥正在有序推进建设,建成后,这座大桥的铁路年过货能力将会达到2100万吨,最终共同确定采用套轨的设计方案,可适应中俄两国不同标准轨距(中国轨距1435毫米,俄罗斯轨距1520毫米)的要求。黑龙江经同江至莫斯科的铁路运距较绥芬河口岸缩短809公里,节省运输时间10小时。满载煤炭、矿石、木材、粮食等货物的重货列车将能够连贯通行。
黑河—布拉戈维申斯克公路桥现已通车,过去车辆需要排队等待轮渡共赢优配,如今几分钟就能完成通关,大大提高了运输效率。
可以说,俄乌冲突重塑了俄罗斯的地缘格局。开放远东地区、加强与东方的合作,成为了俄罗斯别无选择的选择。目前,俄罗斯远东地区面积达696万平方公里。然而,在东北亚地区,日本和韩国已被俄罗斯列入“不友好国家名单”;朝鲜缺乏技术、资金、设备和市场,但能提供一定的劳动力;美国和加拿大则是对俄罗斯进行限制的一方。相比之下,中国拥有充足的资金、先进的技术和设备,更重要的是,有庞大的市场能够消化俄罗斯远东地区丰富的资源。因此,普京宣布将远东 - 北极地区“整体面向中国单一开放发展”,这一决策颇具智慧。毕竟,他不能直接说将远东卖给中国,那样很难向俄罗斯民众交代。
对于开放的远东地区,俄罗斯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社会保险缴费费率在10年内按7.6%缴纳;企业所得税联邦部分在5年内降至零;企业所得税地区部分也相应下调,前5年为0至5%,后5年为10%。不过,中国也不会轻易做出决策。有信息显示,在俄罗斯远东地区的外国人中,75%都是具有中国国籍的中国人,整体情况相对稳定。但俄罗斯东欧部分的几个地区,由于靠近欧洲,对与中国的合作积极性不高。
一直以来,俄罗斯在经济发展方面表现欠佳,且被诟病缺乏契约精神。例如,原本邀请中国投资卡车进口市场,之后却要求购买中国卡车缴纳报废税,导致中国车企损失惨重。这也让人们担忧,一旦中国在远东地区的投资开始盈利,是否会被俄罗斯收回。此外,远东地区每平方公里仅有1.2人,俄乌冲突后又减少了两百万劳动力。没有一亿左右的人口规模,远东地区很难实现真正的发展。几百万人口、近700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加上恶劣的营商环境,如果能够发展起来,早就应该有所起色了。有人认为,俄罗斯无暇顾及远东,想借此甩掉这个包袱,让中国开发,自己坐享其成。而中国自身的东北地区发展也面临一定挑战。
中国租的俄罗斯的扎鲁比诺港,铁路都修到港口了,还租下了朝鲜罗津的两个码头。关键是靠吉林的经贸,没有多少货可运,基本上都闲着。
目前,满洲里口岸承担着中俄之间约80%的陆路贸易运输。
珲春如果真的具备条件,应该早就发展起来了。俄罗斯也不太可能将图们江出海口交由珲春使用。但珲春靠近图们江入海口,地理位置特殊。一旦中俄双方真正推动远东大规模开发,珲春有望成为像鹿特丹那样的重要国际港口。
当下,珲春已具备四个口岸,同时还打算在敬信区域立项筹建一座全新的口岸。其实,珲春可利用的出海口并非只有防川这一个选项,防川距离大海不过十五公里。在敬信镇,有个水库所处位置离海很近,它和中俄界山合起来,与大海之间的直线距离仅仅三公里。有消息传出,要是能实施凿山通海的工程,把这三公里的山路打通,然后把海水引入水库,以此为依托建造港口,说不定会给珲春的发展创造新的机遇。
远东地区的发展离不开图们江出海口。目前,图们江大桥被俄罗斯和朝鲜的相关因素限制,如同卡在喉咙里的鱼刺一般。不过,中俄朝三国已开始商讨图们江下游航道的事宜。俄罗斯希望开发远东,朝鲜渴望增加收入,中国则需要图们江出海口。普京宣布,2026年将开通俄罗斯直通朝鲜的大桥。新建的图们江大桥高度是否还会是11米,俄罗斯和朝鲜在修建大桥时是否会考虑中国的意见,都备受关注。这座俄朝铁路桥事实上造得太矮了,客观上“剥夺”了中国在图们江的出海口,所以,一直引致中国对俄朝的不满。
但是,平心而论,图们江又短又窄又浅又多弯,航运功能不大(即使没有那座矮桥,也只能通航300吨轮船),中国不必对此耿耿于怀。图门江下游即使没有桥梁阻挡也通行不了千吨以上货船(受水位,冰冻期等因素影响),经济价值不大!当然,如果中俄谈通了,把桥升高到二三十米也不是不可能。若能共同协商解决这些问题,图们江实现通航将指日可待。
俄罗斯拥有丰富的资源,但远东地区自然气候寒冷,这是其发展的天然短板。西伯利亚的恶劣气候,短时间内难以改善,预计至少需要十年时间才可能有所好转。远东属于苦寒之地,主要的经济价值集中在采矿和伐木领域,并不适合人们长期居住。当地人口呈现候鸟型流动特点,属于季节性经济模式。高纬度地区冬季气温可低至 -50度,一年中至少有7个月是冬季,甚至会出现 -70°的极寒天气,中午时分就会日落。
尽管面临诸多困难,近年来中俄贸易额却呈现出迅猛增长的态势,从2021年的1468亿美元大幅增长至2024年的2448亿美元。“要想富先修路”,远东地区的发展需要政府进行先期投入,也可以通过国际融资的方式解决资金问题。过去十年,远东港口的吞吐能力实现了翻倍增长,达到3.8亿吨/年,到2030年,还要再增加1.15亿吨。而俄罗斯通往远东港口的东贝阿铁路和西伯利亚大铁路急需进行现代化改造,尤其是已有百年历史的西伯利亚大铁路,早已不堪重负。普京表示,到2032年,贝阿铁路和西伯利亚大铁路的运输能力要比现在提升1.5倍,即比2025年年初提高50%。
从俄罗斯西北港口出发,向东穿过白令海峡再南下到中国东部沿海,这条北极航线比传统的苏伊士运河航线近得多。走苏伊士运河到中国一般需要45到60天,而走北极航线能节省大约20天的时间,不仅成本更低,还无需缴纳过路费,也不用担心像红海地区胡塞武装或海盗的威胁。不过,连接海参崴和圣彼得堡的北极航线一年中只有夏季短短三个月能够通航。此外,还可以考虑将哈尔滨经加格达奇到漠河的普通铁路改造为高速重载铁路,建设漠河—贾林达跨黑龙江铁路大桥以及漠河—贾林达—雅库茨克—北冰洋季克西港高速重载铁路,构建东北至北冰洋沿岸的中俄陆海铁路大通道。
远东地区地广人稀共赢优配,理论上非常适合进行无人驾驶技术的测试和应用。目前,俄罗斯市场尚未正式对中国无人驾驶技术开放。而且,电池能否承受远东地区的低温环境也是一个问题。如果克里姆林宫能够推动双方在这一领域的合作,无疑将成为中俄之间一个极具潜力的新合作方向。
策上策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